印度清奈的科亞姆貝都市場相當壯觀。綿延四十幾英畝的土地上擠滿兩千五百多家商店,賣的東西從芒果到萬壽菊無所不有。成千上萬的顧客穿梭在多彩的陳列商品之間,有如尖峰時刻的地鐵站。各種事物讓人目不暇給。不過這裡最有趣的東西偏偏也可能是最容易錯過的。
在黎明來臨之前,街頭小販就會到達市場。來到世界上比較貧窮城市的人,都看過甚至買過路邊攤的東西。在清奈的攤販就坐在地上,有些會有個小攤位,有的則只有鋪塊毯子,叫賣著蔬果和鮮花。他們的商業模式很簡單。一名典型的小販每天早上大概買一千盧比(約二十美金)的貨。她一整天下來大約收入一千一百盧比,賺到一百盧比的毛利(比兩塊美金多一點)。她的生意用到兩個成本:她個人的勞力和她每天買貨所需要的一千盧比。有些攤販一千盧比是自己的錢,不過大部分攤販(照我們的統計數據是六五%)是借來的。而且這筆借貸可不便宜:平均攤販借錢的日利率是五%。換句話說,一天下來,一百盧比的毛利有一半要付利息。這些小販借錢的利息,或許是科亞姆貝都這裡最吸引人的故事。
你也許會覺得,只有經濟學家才會把「吸引人」跟「利息」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不過,請你再想想。幾乎每個小販的預算裡都有小小的寬鬆,讓她必要時可以轉圜。她可以喝杯茶、買點dosa(印度的脆餅)這一類零食,或是給孩子、孫子買點糖果。如果說她每天都不把這五盧比花掉,而拿這錢去補貨的話。她每天就可以少借五盧比。似乎小販需要兩百天才可以擺脫掉一千盧比的債務。不過事實上,她只要五十天。這就是複利的威力(特別是當利率很高的時候)。每天五%複利累積非常快。
這個成效非常驚人。每天省下一點點,小販五十天之內就可以擺脫債務。擺脫債務之後,每天工作的收入都會加倍。任何可以讓窮人一個月內收入增加一倍的社福計劃應該都算是很驚人,好到讓人不敢置信。雖然每個攤販都能參加這個「計劃」,卻沒有人會好好運用。而且一再堅持己見。在我們的採訪樣本裡,一般攤販平均借貸的時間為九.六年。
攤販掉入了陷阱。不過特別有趣的部分在於她如何掉入陷阱。我們習慣認為匱乏是現實的一部分。有些時候也確實是如此。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每天只能支用一美元的人,和生活在已開發國家可支用一百美元的人,他們之間的差別與他們的行為沒有太多相關,真正相關的是他們的出生地。不過有一些匱乏——例如這些攤販——則是和人類行為有關。攤販不同的行為表現,就可以讓自己的貧窮程度大為減輕。
小販的情況正是我們稱為「匱乏陷阱」(scarcity trap)的典型:在這狀態下,人的行為促成自身的匱乏。在「匱乏陷阱」中的人就和小販一樣,可能原本就存有非自己所能控制的匱乏因素。如果小販生在紐約,她應該會富有得多。不過我們特別有興趣的是什麼行為導致了匱乏。我們更希望了解,何以匱乏會導致這樣的行為,我們在匱乏模式下的作為,又是如何讓匱乏自我延續甚至自我擴大。
想像有菲利克斯和奧斯卡兩個學生。菲利克斯每個週末都花很多時間在學業上,作業也都按時交。他既忙碌但也很從容。奧斯卡恰好相反,他同樣有天分,上的課程也一樣,但時間卻不夠他用。他要花更多時間準備功課,老是覺得來不及,每個禮拜都要匆忙趕做遲交的作業。為什麼奧斯卡會這麼忙?他上的課並沒有比較多,他也不是能力比較差。事實上,奧斯卡只不過落後了一步:他在做的是上個禮拜的作業。對菲利克斯來說,因為他剛聽完課,所以對內容印象都還很深刻。奧斯卡則不一樣,他必須花更多時間回想上個禮拜上了什麼,同時又得注意不要跟今天早上講課內容(還沒有忘掉的)混淆。奧斯卡花更多工夫,但是完成的卻越少。奧斯卡就是落後一步。
在金錢方面落後一步也是一樣。想像一下菲利克斯和奧斯卡是兩名農夫,每年都種同樣的作物。菲利克斯靠自己的儲蓄買種子、肥料和支應收成之前的生活費用。奧斯卡則是靠借貸解決上述的花費。一如學生菲利克斯比較從容不迫,農夫菲利克斯也是手頭比較充裕。奧斯卡可以支用的錢更少了。雖然菲利克斯和奧斯卡兩人賺到同樣的收入,奧斯卡有部分的錢必須支付借貸的利息。同樣的問題在於奧斯卡就是落後一步。菲利克斯的收入拿去投資下一季的作物;奧斯卡的收入則拿去付上一季的借貸。
這些情境說明匱乏不只是關於實體的資源。在兩個例子裡,菲利克斯和奧斯卡可用的資源相同,但是只有奧斯卡體驗到匱乏。在第一個例子裡,菲利克斯和奧斯卡有同樣的工作和同樣的時間;在第二個例子裡,他們有同樣的土地和同樣的收入。出現不同的結果是由於他們對資源運用的方式。
菲利克斯和奧斯卡的鮮明對比正好為我們的匱乏陷阱做了說明。兩者都面對明確的制約,但是奧斯卡卻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困在匱乏之中。更廣泛來說,匱乏陷阱不只是實體上資源的短缺。它是基於對這些資產的誤用而出現效能上的短缺。它讓人持續落後一步,持續支付前一個月的花費。它也是一種管理和運用所有物的方式,以致於看起來以及感覺上比實際有的還要少。最初的匱乏與其後的行為結合導致匱乏的擴大。
我們在觀察匱乏時經常忽略這個特徵。我們可能看到農夫奧斯卡不斷借錢,心裡會想:「他錢花得太多了。他不懂儲蓄。」我們可能看到學生奧斯卡熬夜準備功課而無法如期繳交作業,心裡會想:「他用功過度了。他應該慢下腳步。」不過一旦我們理解到陷阱的邏輯,我們就可以很簡單地說:「奧斯卡錢花得太少(別忘了,跟他同樣土地大小的菲利克斯花的錢還比較多)」或者說「奧斯卡功課做得不夠(他用的時間精力更多,但是完成的卻沒有比菲利克斯多。)」問題不在他們花多少時間或金錢,而是在他們對時間和金錢是如何使用的。持續不斷借貸的人,花比較少錢在自己想要的東西上;他的一大部分收入必須拿去支付貸款。進度持續落後的人用比較少的時間來完成工作;他有很多時間是用在追趕進度。更具體地說,我們看到印度小販的情況也許會認為他們存下來的錢太少。我們會認為他們的收入太少。這當然沒有錯。不過還有另外一個理由讓他們困在匱乏的陷阱裡。
在這章裡,我們要描述匱乏陷阱,它運作的方式以及我們為何會落入其中。還要說明為什麼我們就像小販,不會每天省下五盧比一樣,不去做可以讓我們脫離匱乏陷阱的事。
匱乏經濟學: 為什麼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 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 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
作者:森迪爾.穆蘭納珊/埃爾達.夏菲爾
譯者:謝樹寬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0/4/29
作者簡介
森迪爾‧穆蘭納珊 Sendhil Mullainathan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獲頒麥克阿瑟「天才」獎,對於行為經濟學的著迷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並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現實中,協助創立了非營利組織ideas42。工作之餘的嗜好包括打棒球、上Google瀏覽搜尋和修理古董濃縮咖啡機。
埃爾達‧夏菲爾 Eldar Shafir
出生在以色列,長居美國,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開設決策、認知科學與行為經濟學的課程。他是ideas42的共同創立者兼科學總監。
責任編輯:李頤欣
"債務" - Google 新聞
May 08, 2020 at 01:21PM
https://ift.tt/2YIqeNo
兩個月就能擺脫債務,印度小販卻花十年還債?當事人難以脫離「匱乏陷阱」 - 商業周刊
"債務"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TIkctr
Mesir News Info
Israel News info
Taiwan News Info
Vietnam News and Info
Japan News and Info Update
https://ift.tt/35B1JmQ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兩個月就能擺脫債務,印度小販卻花十年還債?當事人難以脫離「匱乏陷阱」 - 商業周刊"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