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中藥協會召開會議,總結2019年中藥製造上市公司業績情況。會後,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張林等人撰文表示,60家上市公司業績突出,春風終化雨,碩果喜滿園,但行業整體呈現集中度提高的趨勢,不同公司經營情況分化明顯。
數據顯示,2019年,60家中藥製造上市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總額達到3054.5億元,同比增長11.47%,其中7家公司營收超百億,數量與去年相同。在60家公司中,營收下降的共有19家,佔比為31.7%,降速超10%的共有8家。在營收前20名公司中,共有4家出現下降,降幅在7%之內。
7家營收破百億的公司中,除同仁堂營收出現負增長(-6.56%)外,其餘6家營收同比增長均超過5%。其中,白雲山在營收規模和同比增速上均排名第一,分別達到649.52億元和53.79%。
不過,相較於2018年各公司營收增速情況,不少公司開始出現增速放緩的情況。比如,2019年營收規模前三的公司,白雲山、雲南白藥和天士力,在2018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01.55%、11.11%、11.78%,到了2019年各公司的這項指標分別為53.79%、9.80%和5.61%。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東阿阿膠和益佰製藥跌出了營業收入前20強,太安堂與中恆集團遞補進入前20,前20的營收門檻也由34.2億元,提高到38.14億元,提高了將近4億元。
儘管60家上市公司營收規模創了新高,但在利潤增長方面卻不容樂觀,2019年利潤總額為225億元,同比2018年282億元大幅下降20.22%,平均凈利潤率也由10.29%下滑至7.37%。
60家上市中藥企業中,全年利潤超過10億元的公司共7家,比2018年減少2家。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的僅有31家,同比下降的有29家,接近一半,實際虧損的有9家。
其中,虧損金額最大的為通化金馬,虧損額高達20.4億元。前幾年,業內表現一直比較優秀的企業東阿阿膠、康恩貝和精華製藥,也出現較大虧損。
不過,劉張林等人在文中表示,由於2019年國家相關部門加強了對上市公司監控,嚴厲處罰了相關會計事務所,促進上市公司的業績歸實,60家公司利潤的實際下降應該小於公佈數。
利潤排名上,前20變化較大,紅日葯業、神威葯業和桂林三金進入20強,東阿阿膠、康恩貝和貴州百靈退出。
2019年,利潤總量排名第一的為雲南白藥,實現凈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19.75%;利潤同比增速排名的第一的是北陸葯業,增速為131.75%,不過利潤體量相對較小,為3.42億元。比較有意思的是太極集團,儘管在2019年實現營收規模超百億,但凈利潤僅為-7083萬元,同比大跌200.81%。
據劉張林等人撰文介紹,60家上市中藥企業是我國中藥產業中發展最為優秀的企業群體,國內中藥產業的優秀企業90%以上均在境內上市。
通過分析60家企業的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尤其是業績排前20位公司的實際業績分析,劉張林等人發現,中藥產業近年來集中度在大幅提升。
2019年,60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長11.47%,而同期我國中藥工業僅微增了2.35%,由此可見60家上市公司在中藥產業的總佔比在提高。
若用2019年的數據與2015年的做比較來看,這方面的特徵更加明顯,60家上市公司營收增長為63.2%,同期中藥工業下降了17.12%。60家公司與整個中藥產業的增速剪刀差高達80.3%,而營收前20的企業這個增速指標的數值甚至可達到88.01%。
劉張林等人認為,國家高度重視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習總書記也多次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出重要指示。隨著各個地方黨與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中醫藥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國家的一系列政策落地,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注:60家中藥上市公司,未包含境外上市中藥企業,也未包含以商業流通或已融入其他產業為主的公司,部分近年來表現異常的公司如ST康美、天目葯業也未包含。(新浪財經 肖桫 陳礦然)
"利潤" - Google 新聞
June 06, 2020 at 01:58PM
https://ift.tt/3cyMnkE
上市中藥企業利潤增長分化前20強營收門檻提高4億-財經新聞 - 臺灣新浪網
"利潤"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38PcTEm
Mesir News Info
Israel News info
Taiwan News Info
Vietnam News and Info
Japan News and Info Update
https://ift.tt/35B1JmQ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上市中藥企業利潤增長分化前20強營收門檻提高4億-財經新聞 - 臺灣新浪網"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