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華爾街日報》新冠危機給美國留下堆積如山的債務 - 風傳媒

新冠疫情的全面影響可能要數年才能完全顯現。但有一個結果已經很明顯:政府、企業和一些家庭將背負大量額外債務。

據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截至9月30日的財年,美國聯邦政府預算赤字可能達到創紀錄的3.6兆美元,下一財年料為2.4兆美元。企業正動用銀行信貸額度並通過發行債券融資。初步跡象顯示,部分家庭也轉向借貸融資。

疫情得到控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債務的激增都將影響政府和私營部門的運作。此外,這些債務可能給此後的經濟擴張帶來壓力。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低利率將有助於美國控制激增的債務。他們還稱,高企的私營部門債務可能引發一段節儉期,如果企業和個人試圖通過抑制投資和支出來重建儲蓄,這將減緩經濟復甦步伐。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Alan Taylor說:「民眾、企業和政府都面臨著負面衝擊,應對暫時衝擊的教科書般的做法是通過舉債來緩解衝擊。」Taylor研究了14世紀黑死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現在舉債相當於把經濟活動從未來轉移到現在,稍後再把錢還上。Taylor說:「就復甦路徑而言,確實有一些事情會讓你操心。」

過去的危機和美國政府債務積累導致了稅制的改變和通脹的劇烈波動。在私營領域,債務負擔可能成為倒閉的公司和在其行業中更具主導地位的公司之間的分界線。

由於各州實施平衡預算以避免巨額債務,未來幾周可能動用應急資金,隨後可能迅速轉向削減成本,以在經濟低迷時期保持預算平衡,這種做法會給經濟帶來壓力。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預計,接下來將有900億至1,250億美元的此類減支或增稅措施出台,全美各地受到的影響並不均衡。該公司說,紐約州、密西根州、西維吉尼亞州、路易西安那州、密蘇里州、懷俄明州和北達科他州尤其脆弱。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簡稱:聯準會)將在引領美國擺脫債務激增浪潮中發揮關鍵作用。聯準會可以左右償債成本,左右通脹是否出現,左右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能否承受國家要求的放貸負擔。

儘管對於決定自身資產負債表規模應擴大到何種程度、應何時縮減及如何縮減,聯準會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但至少到目前為止,聯準會因快速採取行動實現信貸的大範圍覆蓋,贏得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及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者的高度評價聯準會上周四又宣布了新舉措,為2.3兆美元的貸款提供支持。

華爾街,美股。(美聯社)

在2007-09年金融危機期間以及危機之後,聯準會將所持證券和其他資產組合規模從不到8,000億美元提高至4.5兆美元。後來隨著美國經濟擴張持穩,聯準會縮減了資產負債表規模。如今美國處於新冠疫情危機的初期,截至4月1日,聯準會又將所持資產規模從去年9月的3.8兆美元增至5.8兆美元,且有望在今後數月再增持數兆美元資產。

總部位於慕尼黑的金融公司安聯(Allianz)的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稱:「如果聯準會過去幾周沒有出手救市,我們就會遭遇相當於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雙重暴擊。」

美國政府目前有17.9兆美元債務由私人投資者和其他政府持有,這些是美國政府從其他處借來以填補年度預算赤字的資金。這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9%,是194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在新冠危機之前,政府加大軍事和其他項目支出的行動以及2017年實施的減稅措施已令美國的債務和赤字升高。

考慮到2兆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失業保險等項目支出增加、以及收入和企業利潤下降導致的稅收收入減少,未來幾個月政府債務將大幅上升。

川普正在推動新一輪以基礎設施支出為主的政府刺激計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表示,新一輪刺激計劃規模可能超過1兆美元。這可能包括將對小企業的貸款和補助金再增加2,500億美元。

過去的危機伴隨著政府債務大幅增加,導致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在美國獨立戰爭後將各州債務集中到聯邦一級,這是美國向華盛頓集權的首批舉措之一。華盛頓今天大舉擴張債務可能進一步增強其對經濟的影響。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1861年稅收法案》(Revenue Act of 1861)實施進口稅,並對高收入人群徵收3%的稅,為南北戰爭的行動提供資金。為給第一次世界大戰提供資金,1913年設立的一項所得稅也擴大了徵稅範圍。美國財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預扣稅款,當時高收入家庭的稅率提高了逾90%。

川普將新冠病毒危機比作另一場戰爭。

華爾街,美股,股市崩盤,全球股市狂跌。(AP)

大型對沖基金公司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 BRDG.XX)創始人Ray Dalio稱:「等美國的形勢塵埃落定後,將會討論誰應當為所有這些支出買單,誰來消化債務負擔,這將是政治爭論。」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眼下美國能夠應付政府債務的激增,部分原因是聯準會本身很可能會購買大量國債。

美國財政部通過發行國債來填補政府赤字。在正常時期,聯準會不是國債市場上的參與者,但在2007-09年金融危機後,聯準會自己就開始購買政府債券。聯準會的「量化寬鬆」計劃旨在通過減少公眾手中的美國國債數量來壓低利率,以幫助經濟復甦。

據華爾街債券經紀商TP ICAP經濟學家Louis Crandall稱,鑑於聯準會突然恢復購買國債,3月份公眾持有的國債數量實際上下降了。他預計,今年年底時聯準會總體資產組合規模將達到10兆美元。

從理論上講,聯準會規模購買國債應會引發通脹,因為這涉及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以換取證券。這些資金最終會流向家庭,家庭的購買行為會推高消費物價水平。

在一戰和二戰之後,確實出現了這樣的價格飆升狀況,這次美國可能也會如此。

不過,在聯準會於2007-2009年危機期間和過後的購債過程中,通脹水平變化不大。儘管批評人士警告說,這些舉措可能會破壞美元的購買力,但在1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通脹率一直低於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利率也保持在低位。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情況為通脹可能不會飆升提供了額外的證據。日本政府債務負擔比美國政府債務還要重,相當於GDP的兩倍。日本央行多年來一直在購買日本國債,但日本的通脹率一直低迷。

許多經濟學家預計這一次會重複這樣的模式。他們認為,隨著通脹和利率料將保持低位,聯準會和聯邦政府有理由採取積極措施來提振經濟,即使這會推高政府預算赤字。

前聯準會首席經濟學家David Wilcox表示:「就政府而言,一個大得多的危險在於,基於前一兩代人傳承下來的保持財政赤字可控的觀念,他們可能會選擇反應不足,而不是反應過度。」

與日本一樣,在此次衛生危機之前,聯準會也在與導致通縮的不利因素作鬥爭。存在通縮風險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削弱了消費,以及儲蓄增加抑制了通脹。

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會放大這些趨勢。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Taylor說,過去在流行病疫情過後,利率往往會在多年內保持在低位,同時企業和家庭為了重新積累財富會進行儲蓄。

華爾街,美股,股市崩盤,全球股市狂跌。(AP)

在2007-2009年金融危機過後,家庭削減了抵押貸款債務,重建儲蓄,這減慢了經濟復甦的步伐。眼下,個人借款活動呈現上升跡象,一些家庭正在尋求資金,希望能夠挺過這場經濟風暴。

網路貸款公司Better.com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申請房貸再融資的家庭增加500%。這一過程涉及物業套現貸款。聯準會數據顯示,經歷2007-09年危機後的持續下降後,3月份家庭從銀行借入的物業套現貸款小幅上升。

根據聯準會的數據,學生貸款已經成為更沉重的家庭負擔,這一貸款額自2007年以來已增長兩倍,達到1.5兆美元。年輕人中借入此類貸款的比例很高。

41歲的Heather Schmiege談到最近與丈夫的一次對話,她表示:「我們討論過,當這一切結束後,我們打算緊衣縮食,也許搬到一個連棟房屋,在大額採購和支出方面更加保守,並開始儲蓄。」

這對住在塔拉哈西的夫婦都背負著學生貸款,此外還有一項房貸和兩筆汽車支出。兩人的工資足夠支付上述賬單,同時還有一些剩餘,但疫情和最近的佛羅里達颶風促使他們對風險保持警惕。

美國國會擔心,如果失業率飆升,違約率可能會上升,就像上次經濟滑坡後那樣。因此,作為近期經濟救助計劃的一部分,國會批准學生貸款借款人延期還款。

這項法律將允許4,300萬背負聯邦學生貸款的大部分美國人暫停償還月供六個月,不必支付利息。由於聯邦政府是美國的主要學生貸款機構,該計劃實際上把這場危機對學生債務的影響轉移給了聯邦政府。

在這場危機之前,隨著企業利用低利率和穩定增長的機會,企業債務早已處於高位並處於上升趨勢。現在,由於企業在利潤蒸發的情況下急於為維持運營獲取資金,債務正不斷增加。

來自Dealogic的資訊顯示,3月份投資級公司債發行規模達到1,940億美元,比上月增加1,380億美元。

這種債券發行激增的局面與2007-2009年危機期間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信貸呈枯竭之勢。例如,據穆迪公司(Moody's Corp.)的數據,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於2008年9月倒閉後的一個月裡,投資級債券發行規模下降了72%。

目前,企業還紛紛動用銀行授信額度。據聯準會的數據,在3月11日至3月25日之間,銀行工商貸款新增3,650億美元。

大型債券投資公司Pimco的首席投資官Mark Kiesel表示,為了應付所有這些債務,他預計許多公司將在此次危機結束後尋求適度投資,並削減股息和股票回購規模。

Kiseel稱,當務之急是要償還債務,他稱:「我們預計不會出現V型反轉。我們預計將是U型復甦。」

事實證明,債務問題已成為決定公司能否適應危機的分水嶺,也是通過競爭優勝劣汰的關鍵。那些負債累累的公司遇到危機日子就更難過。

美國能源行業的債務問題尤為突出,油價下跌正重創該行業。美國許多石油鑽探商面臨著沉重的償債壓力,他們從銀行和債券持有人手中舉債經營,美國也因此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美國石油勘探商Whiting Petroleum Corp. (WLL)3月下旬已申請破產保護。

Haynes & Boone合夥人兼能源實踐小組聯席主席Buddy Clark表示:「人們會希望趕在破產潮到來之前儘快進入破產程式。」

去年,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 OXY)為收購Anadarko Petroleum Corp.背上了數百億美元的債務,導致其現金流被套牢,無法償付債券和貸款。自2月1日以來,西方石油公司股價累計下跌約60%。兩家規模較大的競爭對手——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 COP)和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 XOM)同期股價跌幅要小得多,這兩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狀況要更好一些。

一些分析師指出,聯準會可能會放大這種債務鴻溝,因為聯準會是在向那些享有投資級信用評級的借款人開放信貸計劃,但沒有向那些擁有垃圾級公司債的借款人開放這類計劃。

El-Erian說:「如果你挺過這一關,你會發現身邊許多競爭對手都消失了。」

文\Jon Hilsenrath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Let's block ads! (Why?)



"債務" - Google 新聞
April 13, 2020 at 11:10AM
https://ift.tt/3eanNIO

華爾街日報》新冠危機給美國留下堆積如山的債務 - 風傳媒
"債務"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TIkctr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Related Posts :

0 Response to "華爾街日報》新冠危機給美國留下堆積如山的債務 - 風傳媒"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